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乡镇人大

大公镇人大:以“人大代表三会一课”激发履职新担当

【信息时间: 2025-09-26
阅读次数:
【我要打印】 【关闭】

“我家到主干道的路终于拓宽了,还安装了路灯,孩子们回来终于能把车开到家门口,这多亏了人大代表把我们的诉求反映上去,还一次次跟进协调!”近日,大公镇王院村村民管大爷送来锦旗并紧紧握着人大代表张小勇的手,话语里满是激动。这温暖的一幕,正是大公镇人大深入推进“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学习实践活动,“人大代表三会一课”机制为抓手,推动代表作用精准发挥的生动缩影。

代表访民恳谈会:架起民心“连心桥”

“近段时间大雨频发,村里铁路桥涵洞排水不畅,极易积水。建议相关部门对铁路沿线类似桥涵排查整改,畅通排水系统,消除隐患。”在“代表访民恳谈会”上,南通市人大代表、仲洋村支书储呈梅仔细记录下群众的建议。

大公镇人大在每个村民小组设立代表民情联系点,每名代表联系5-6个联系点,每月定期到联系点开展访民恳谈会。代表们围坐群众中间,既听建议诉求,也实时记录问题。与传统“你说我听”不同,恳谈会注重双向互动,代表们不仅耐心倾听,还当场回应政策疑问;对复杂问题梳理成“民情清单”,会后交镇人大对接职能部门跟踪办理。

今年以来,大公镇92名各级人大代表通过恳谈会收集意见建议172条,推动解决园区管网改造、杆线优化、道路安全视距保障等实事38件,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呼声有回应,诉求有着落”。

代表议事协商会:画出治理“同心圆”

星河村高标准农田项目实施中,一条渠道的建设方式成了难题:修明渠便于维修和及时发现灌溉问题,修暗渠则能拓宽道路、方便周边住户出行。

面对村民争议,代表议事协商会成了破解难题的关键。镇人大代表、人武部长朱玉龙与农社办主任朱爱华得知情况后,迅速组织议事协商会,邀请部分人大代表、村两委成员、施工方及附近村民,围绕“施工方式”“施工费用”等展开讨论。会后,辖区内两名人大代表主动带着初步方案,再次深入现场、入户走访,又收集到“施工期间出行安全”“管道规格”“沉淀池建设”等方面的10条建议

围绕这些建议,朱玉龙再次组织职能部门、村民代表、施工方会商,各方摆问题、领任务、拿方案,经过反复协商完善,最终确定施工方案。在人大代表全程参与监督下,该项目已顺利完工验收,高质量的暗渠、拓宽后的道路让村民赞不绝口。

面对村民争议、邻里矛盾,代表议事协商会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由人大代表牵头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把议事桌搬到问题现场,对涉及群众利益的事开展协商,查找症结、制定举措,建立协商结果监督落实和反馈机制,形成“有议有决、有决有办”的“代表+选民”议事闭环。近年来,人大代表通过议事协商参与矛盾调解解决群众身边难题76件,推动多方主体协同共治,让决策更接地气、更合民心,拉近了代表与群众的距离。

代表履职报告会:晒出担当“成绩单”

“过去一年,我提交建议4件,参与人大监督活动3次推动解决759户村民饮水问题等5件事,但在跟踪建议落实上不够主动……”在代表履职报告会上,人大代表噇口村党支部书记王小敏的“自我剖析”开门见山。随后,选民代表现场打分,并提出“多关注农村养老问题”“加强建议办理回头看”等评议意见。选民代表李阿姨评价道:“这种评议方式好,代表报告履职情况全是干货,没有花架子,真正体现了人大代表为人民。”

大公镇人大科学制定《人大代表履职管理试行办法》,为代表配备履职纪实手册,将走访选民、收集建议、参加活动等情况作为履职重要考量标准。每年一次的履职报告会,人大代表向选民报告履职情况、晒出“成绩单”接受群众评议打分,评议结果纳入代表履职档案,作为连任推荐、优秀代表评选的重要依据。通过“代表述职、群众评议、组织点评”,让履职情况“晒在阳光下”,推动代表从“要我履职”转变为“我要履职”,全镇代表履职满意率达98%以上。

代表能力提升课:练就服务“真本领”

“写建议不能只摆问题,还要有数据支撑和可操作的对策。收集建议得沉到一线,真正写出群众的心声。”在代表能力提升课上,市人大专职委员钱钧围绕建议撰写开展专题培训。“以前走访群众不知从何问起,也不清楚该从哪些方面提建议,现在学会了用‘拉家常’的方式收集信息、提炼关键点。”人大代表贲呈程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共同收获。

在代表能力提升上,大公镇人大注重理论与实践融合,将宪法代表法组织法及相关条例作为能力提升课的核心内容,通过邀请专家授课、代表分享实践经验、互动交流研讨等方式,持续夯实代表理论基础。同时组织代表参与执法检查、专题调研,以“以会代训”“以干代练”提升实战能力。结合代表履职需求调研,创新推出“点单式”学习模式,围绕履职能力短板、民生实事项目、时事热点等,科学设计多主题线上线下课程,供代表按需“点单”,实现能力精准提升。经过系统化培训,代表们的政策水平、沟通技巧、解决问题能力显著增强,服务群众更有“底气”。

从倾听民声的恳谈会,到共商共治的协商会,从晒出担当的报告会,再到锤炼本领的提升课,“人大代表三会一课”机制如同精密齿轮,让代表履职有方向、有平台、有动力。在这套机制推动下,代表们将田间地头的民情民意淬炼成履职担当的生动实践,让履职的根系在人民沃土中愈加深厚,用坚实脚步丈量民情,用真挚情怀温暖民心,在新时代不断绘就人民至上的履职新图景。

吴剑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