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灯初上,环绕着南莫镇唐庄村的生态河,村民们三五成群,有的在慢跑,有的在遛弯儿……“自从环河步道上装起了路灯,我们晚上锻炼有了新去处。感谢人大代表给我们办了件大实事呀!”唐庄村2组的村民唐春成激动地说。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学习实践活动启动以来,南莫镇人大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依托“板凳民主”梳理群众诉求、代理群众事务、处理群众难题,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赢得了选民的点赞。
打造“民情联系点” 梳理群众诉求。
构建4+16+389+N的工作体系,即全镇4个代表之家、16个代表联系站、389个代表民情联系点,在每个村民小组设立一个代表民情联系点,每名代表挂钩5-6个联系点。人大代表每月到联系点,了解建议意见、群众需求,实时记录老百姓反映的问题和诉求,每月底对收集到的民情民意进行集中梳理、分类和汇总。对于能通过村级解决的问题提交选民议事予以解决,不能解决的则形成代表建议呈报镇人大,由镇人大交办相关部门共同解决。家住邓庄村2组的吴同梅高兴地表示:“现在人大代表联系点设到我们‘家门口’,有什么问题,我们‘出脚’就能反映,真是太便民了。”
发放“代表连心卡” 代理群众事务。
将“板凳民主”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新平台,组织人大代表深入群众庭院亮身份、讲政策、聊家常,开展板凳承诺、板凳宣讲、板凳访民、板凳议事等代表一线履职活动,印制代表联系卡,将代表的联系电话、承诺内容印制上卡,发放到选民家中,群众有需要可以直接联系代表,代表上门服务,实现了“只要群众动动嘴,代表马上来跑腿”。柴垛村8组低保户家庭崔某的母亲逢人就说:“人大代表办实事,为我家解决了大难题呐!”由于精神原因,崔某一直不愿走出家门,也未能参与评残,镇人大代表叶剑文接到诉求电话后,主动与上级部门联系,邀请专业人员上门评残,评定为精神二级残,并帮助其办理了低保类重残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如今,崔某家庭收入每月增加了几百元。
设立“代表议事亭” 处理群众难题。
在唐庄村郑步遽故居门前,“议事亭”三个大字很是显目,该村人大代表板凳议事“六步工作法”也公示在一侧,即人大代表“摸”、议事例会“议”、组织引领“推”、三张清单“办”、办理结果“示”、惠民效果“评”,既明确了议事步骤,也为群众难事解决提供了遵循。以唐庄村为示范,南莫镇在16个村级公共区域设置人大代表“议事亭”“议事苑”“纾解角”等,人大代表带头,与辖区网格员、村民小组长、热心选民共同担任“议事能人”,结合代表收集的群众诉求,依托“议事亭”召开选民议事会,形成整体意见上报村、镇,通过“三张清单”项目化运作,高效回应选民诉求,切实解决民生难题。此外,办理结果在公共宣传栏公示,惠民效果由群众评价,选民共商共议共治,求得社会治理的最大公约数。
今年以来,南莫镇各级人大代表发现和梳理民情民意52条,代办和代理群众事务60多项,处理和解决群众身边难题29件,通过议事兴办村级实事工程12件,为市镇相关工作决策提供建设性意见8条,在人大代表的积极履职中,群众反映的问题件件都得到了落实,有了回音。人大代表们纷纷表示,接下来,将以深化推进“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深入一线,汇民意、解难题、助发展,进一步擦亮代表履职底色。
吴剑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