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平台 强阵地 建机制 汇聚代表之力
作为新一届人大履职的开局之年,海安县人大依托构建“一家一网一基地”的代表活动场所全覆盖,为闭会期间代表履职搭建平台,不断提高代表履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将代表们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两聚一高”新实践。
以平台建设为抓手,架设代表联系群众连心桥
人大工作的基础在基层,着力点在代表,工作重心在一线,海安县人大积极探索代表工作新思路,创新搭建“一家一网一基地”的多元履职平台,使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作风在一线转变、能力在一线锤炼、形象在一线树立。
丰富“代表之家”新内涵,让“家”成为代表履职的加油站。在继续规范和完善代表之家制度建设和实施专项监督的基础上,通过定期邀请专家讲座、召开代表工作经验交流会、组织代表向选民述职等形式,让代表们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建好人大代表履职网,使之成为反映民意直通车。通过建立代表履职平台、微信群,及时收集群众意见,向社会公示代表建议办理情况,保障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同时定期向代表传送学习资料,展示代表履职风采和成果,推动代表互相沟通交流。
探索建立“代表履职基地”,将履职为民聚焦在起跑线上。在人群聚集、办事集中、诉求较多的地方,探索建立人大代表履职基地,让代表第一时间了解群众诉求、第一时间发现政府部门工作的薄弱点、第一时间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并将建议及时交政府办理,进行跟踪督查,从人民群众办事的起点上联系群众、解决问题、监督整改。
以主题活动为引领,激发代表履职为民新活力
如何组织好闭会期间的代表活动,激发代表活力?这成了县人大常委会深入思考的问题。“必须探索出一种更加有效的代表活动形式和平台,较为充分地发挥代表的专长和聪明才智,较为充分地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积极投身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宗泉说。“上一届人大开展的‘大美海安,人大代表在行动’和‘万名代表小康行活动’主题实践活动充分调动了代表履职积极性,开辟了代表闭会期间履职新途径,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本届人大我们将在‘万名代表小康行’活动的基础上,结合南通市委‘走帮服’活动要求,常态化开展‘走送访督’主题实践活动。”
在这样的背景下,“走送督”履职为民主题实践活动应运而生,充分发动各级代表切实找准服务经济发展的切入点、重大改革的结合点和民生期盼的关键点,听民声、采民意、分民忧、解民难,为海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主题实践活动以“走基层、访实情”为出发点,畅通社情民意渠道,架起联系群众的“连心桥”,以“送服务、解疑难”为着力点,做到既为民代言,又为民办实事,开通惠民富民“直通车”,以“督办理、见成效”为落脚点,时刻贴近民心,抓住监督重心,树好依法履职的“风向标”。
在“走基层、访实情”过程中,要确保做到“三联系”。即县人大机关各委室负责人联系区镇人大,指导区镇人大“干什么”、“怎么干”,通过联动指导,让区镇人大接上“天线”,也让县人大各委室接上“地气”,“顶天立地”做好工作、推动发展。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人大代表之家和代表。常委会主任、副主任每人联系4名以上常委会组成人员,常委会组成人员每人联系1个以上人大代表之家、3名以上县人大代表。代表联系选民。每名代表固定联系10名选民,动态联系若干选民,确定每月10日为“人大代表之家”代表接待选民日。
在“送服务、解疑难”过程中,引导全县各级人大代表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两聚一高”发展主题和县委确定的“一项使命、九大目标”开展“五大行动”。即开展项目行,做持续发展的践行者。鼓励和引导每名人大代表做到“三个一”,即提供一条招商信息、联系一家企业、催生一个项目落户,服务经济发展;二是开展环保行,做生态文明的捍卫者。围绕县委“生态立县、绿色兴县”的发展战略,全县各级人大代表要争当环境保护“啄木鸟”,及时发现环境污染源,着力推动解决“263行动”推进过程中的难点问题,服务大美海安建设;三是开展科技行,做科技创新的领跑者。党政干部中的人大代表要进一步延伸“科技行”工作链条,主动深入企业生产车间、项目现场、建设工地一线,倾听企业发展需求,与企业共同研判发展形势、谋求发展举措,帮助解决融资、审批等问题,落实跟进配套措施,促进企业提速增效,服务企业转型升级;四是开展村居行,做脱贫致富的助推者。各类代表因地制宜,组建专业代表小组,开展各类行动,助推群众脱贫致富。五是开展法治行,做和谐海安的善为者。积极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各项法律法规,让遵法守法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在“督办理、见成效”实践中,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主体作用。一是督建议办理。越来越多的群众意见通过人大代表以代表议案、建议的形式反映出来,办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代表履职的积极性。通过视察调研、走访选民、网上征求意见等形式,跟踪督办人大代表建议,及时向选民反馈建议办理实时进度,推动代表建议办理取得实效;二是督民生实事。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民生实事工程是全面小康建设中老百姓得益最直观、获得感最强的一个方面,要将民生实事放在监督工作的重要位置,着力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三是督依法办事。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推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建设法治政府、提高司法公信力。
以完善制度为保障,实现人大代表好作为
为进一步规范区镇人大履职行为,促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县人大常委会在3月份修订并印发了《区镇人大工作指导意见》《代表主题实践活动实施意见》《“三优三先”评比表彰办法》《区镇人大工作考评办法》等办法、意见,作为区镇人大建设的根基。
一是出台区镇人大工作指导意见。县人大常委会出台关于做好2017年度区镇人大工作的指导意见。该《意见》对区镇人大在坚持党的领导、规范组织好镇人代会和主席团会议、依法开展工作监督和法律监督、完善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开展主题活动发挥代表主体作用、规范“人大代表之家”建设和加强自身建设等七个方面作了详细明确的规定。意见的出台进一步明确区镇人大工作的指导思想、努力方向和工作要求,解决区镇人大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推动全县区镇人大工作的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二是出台代表主题实践活动实施意见。为进一步提高人大代表的履职能力和水平,发挥代表骨干表率、桥梁纽带和监督促进作用,按照县委关于开展富民强企奔小康“走帮服”活动及南通市人大常态化开展“万名代表小康行”主题实践活动要求,结合我县人大工作实际,县人大常委会决定在全县五级人大代表中广泛开展“走基层、送服务、督办理”(简称“走送督”)履职为民主题实践活动,出台印发了该活动的实施意见,动员和引导各级代表当好经济社会发展“监督员”、联系群众“联络员”、社情民意“调查员”,把履职之根融入全面领先发展主战场,扎在人民群众的厚土中。
三是出台“三优三先”评比表彰办法。对优秀履职代表、优秀议案建议、优秀建议承办单位,区镇人大工作先进集体、人大工作先进个人、先进代表之家评选条件、评选表彰名额及方式作了进一步的规范明确,充分调动各镇人大依法履职的积极性。
四是出台区镇人大工作考评办法、细则。考评办法、细则采用百分考核的方法,从区镇人大基础工作、职能工作、县镇联动工作、创新工作等四大类14项具体指标方面明确细化对区镇人大工作的考评。年底或下年初采取听汇报、查资料、看现场等方式进行考评打分,根据得分情况确定考评结果。考评结果纳入全县法治建设考核体系,并作为评选“县人大工作先进集体”的重要依据。该办法出台,进一步促进区镇人大加强和改进工作,推进区镇人大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提升整体工作水平。
“这些制度从活动内容、形式、具体要求上规范和保障了代表活动阵地建设和代表履职行为,使代表活动有章可循,而且能够有效地激发代表的履职热情。”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储开泉说道。
各区镇人大相继在原有代表活动阵地建设的基础上,调整、充实、完善人大代表活动场所,按照“家”“网”“基地”的布局,通过更换制度版面、完善档案资料、加强活动管理,逐步推进基层人大代表阵地的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