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将《关于加强水环境治理保护,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议案》作为“一号议案”,“一号议案”出炉后,市人大围绕水环境综合整治的大课题开展视察调研,为全市水环境整治“把脉量压”,促进水环境整治工作的全面推进。
3月23-24日,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黄利金率市调研组来海视察调研水环境整治情况。23日调研组先后到李堡、南莫两镇听取“清水工程”实施情况的汇报,并通过随机抽签的方式实地考察了李堡镇杨庄村、红旗村和南莫镇严马村、林庙村的整治情况,通过采取进村入组,逐条河查看以及与当地村民交流相结合的形式,采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调研组认为,两镇的水环境整治基本实现“水清、河通、无杂物、能养鱼、坡绿”的目标,实施“清水工程”所取得的成效确实让人耳目一新。
24日,调研组视察了七星湖生态园、洋蛮河整治工程、连申线运河、东洲地涵、新华河和拼茶河等处,详细了解沿线工业、生活、农业污染及沿河环境治理等工作情况,调研中,陆卫东向黄利金等介绍了海安“清水工程”实施情况,调研组对海安所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座谈会上,县长顾国标向调研组汇报了我县水环境整治的相关思路和具体措施。近年来,我县始终把水环境整治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头戏。2014年启动实施“清水工程”,通过县、镇、村三级联动,强化水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扎实开展示范区镇、村创建工作,加大重点污染源环境整治力度,加快推进河道综合整治,大力推进污水管网建设,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河流水质持续改善,水体自净能力进一步增强,水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修复。今年,我县成为全国第一批河湖管护体制创新试点县,并顺利通过省级村庄环境整治全域性验收。全县80%整洁河道达整洁河道标准,78%的村通过达标验收。农村河道疏浚52条,完成总工程量的68%。
黄利金指出,从调研情况看,海安的河道重现了鱼米水乡的美景,海安水环境整治工作有此成效,得益于领导重视,规划先行,责任分明,政策配套,重点突出。他强调,水是生命之源,是老百姓普遍关心的民生问题,而水环境整治是个面广量大、任重道远的工程,海安今后要瞄准“通、清、美、久”的整治目标,力争成为南通市水环境整治工作的样板。他建议,要拆坝建桥(涵),力求沟河相通活水自来;要加大水污染防治综合执法力度,确保河水常清;要加强河坡绿化管护,美化城市环境;要完善长效机制,加强部门协调,明确责任共推整治。
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张小平、秘书长李水林,县委书记陆卫东,县委副书记、县长顾国标,县人大常委主任孙进基,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张佳生,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锡林,副县长彭为杰以及政府办、环保、水利、住建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活动。

市人大来海调研水环境整治

南通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黄利金讲话

县委副书记、县长顾国标介绍我县“清水工程”开展情况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孙进基讲话

会议现场




现场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