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机关建设

精准滴灌润法壤 靶向监督促善治——海安人大以高质量监督推动法律法规落地生根纪实

【信息时间: 2025-09-17
阅读次数:
【我要打印】 【关闭】


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而新颁布法律法规的落地见效,更是检验基层治理效能的试金石。近年来,海安市人大常委会创新实施精准滴灌式法律监督,以基层需求为源头、以地方实际为土壤,通过制度筑基、问题导向、载体创新、跟踪问效,让一条条纸上法条转化为治理实践的活水源泉,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法治动能。

建章立制强保障:织密新法实施制度网

强化行政执法人员对新颁布法律法规的培训教育”“司法机关需将新颁布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深度融入司法办案的全过程与各环节”……翻开2021年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一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加强新颁布法律法规贯彻实施的决议》,一条条具体可操作的规定,为新法落地搭建了四梁八柱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而实施的前提是健全的保障机制。针对以往部分新法出台后遇冷”“实施中走样的问题,人大常委会从制度设计入手,在《决议》中系统明确了三大责任体系:行政执法部门要将新法纳入执法规范,做到培训达标、条款掌握;司法机关要注重案源治理,促进标本兼治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效果;普法部门则要细化新法宣传清单,按行业、按群体分类施策,提高普法针对性、实效性

为让制度长牙市人大常委会创新建立三张清单”“十项机制”,即法律法规清单、实施主体清单、法定职责清单和新法律法规贯彻实施情况发布、法律法规实施情况沟通约谈、法律法规实施情况报告、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法律法规实施情况检查等机制2022年12月,市人大举办首场新法律法规贯彻实施发布会,由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民政局等法律法规实施主体围绕近期生效的法律法规,介绍了本单位、协同实施单位法定职责及贯彻实施主要措施,并作出贯彻实施承诺,同时领取市人大常委会颁发的《新法律法规贯彻实施责任书》。通过连年的实施,相关机制以“公开承诺+社会监督+人大跟踪”的组合拳,使新法实施从“软约束”变为“硬指标”,真正让监督制度长出“尖牙利齿”。

以前新法出台,我们协同实施法条常因‘不知道、不熟悉’而被动应付。现在有了制度约束,学法、用法、执法的主动性明显增强了。市市场监管局负责人的感慨,道出了制度保障带来的深刻变化。据统计,《决议》实施以来,海安市明确新颁布法律法规牵头实施部门和协同实施部门67家举办法治讲座、模拟法庭、法治班会等活动620场次开展执法规范化建设活动,如市场监管局“铁拳行动”、应急管理局的“一案五制”工作法农业农村局的“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行动等,为法律法规落地见效筑牢了坚实防线

精准选题找痛点:瞄准群众急难靶心题

《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的适用范围存在局限性”“个体工商户发卡行为的监管难度较大”“预付卡消费纠纷中消费者维权困难”……十七届人大常委会49次主任会议上,商务局负责人报告了《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贯彻实施情况。其汇报指出了该法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市场监管局负责人对该法实施过程中的关键症结也进行了剖析。在随后的点评环节,常委会负责人毫不避讳,围绕当前预付消费存在的不足之处,结合最高院出台的司法解释深入探讨解决路径为部门实施有力监管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

这种直奔问题去的监督方式,正是海安人大精准选题的生动实践。常委会始终坚持群众呼声就是监督方向,每年通过代表履职收集、信访渠道梳理、部门座谈汇总三措并举,筛选社会普遍关注、群众关心关切的法律法规作为监督重点。燃气管理、食品安全、家庭教育促进、预付式消费等领域的新法实施情况,都是通过这种方式进入监督视野。

为把问题找准、把症结挖深,常委会建立三听三调研机制:听群众诉求,深入一线开展面对面访谈;听企业心声,召开座谈会了解实施难点;听部门意见,掌握执法司法中的现实堵点;开展执法检查,看法律适用是否准确;查验整改情况,看既往问题是否根治;分析常委会组成人员满意度测评结果,看实际成效是否达标。

在家庭教育促进“一法一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江苏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执法检查中,市人大检查组用个月时间通过召开座谈会、组织视察、实地走访、查阅台账、听取人大代表与学生家长建议,最终梳理出家庭教育思想认识仍需提升”“家长主体责任仍需深”“家校社协同合力仍需增强”“重点人群家庭教育仍需指导帮助”大症结。针对这些问题,检查组提出“强化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加强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突出精准施策,提高指导服务水平”“补强短板弱项,提高服务保障能力”等意见建议审议意见交办后,海安市多部门联合录制家庭教育知识系列课程开设家庭教育大讲堂打造市镇村三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网络对重点学生家庭提供常态化、个性化、精准化关爱帮扶和家庭教育指导

家庭教育工作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合作现在人大监督盯着具体问题帮助整改,我们工作更顺畅了妇联负责人的话,折射出精准监督带来的治理效能。从群众吐槽点中找选题,从实施梗阻处来破题,海安人大让监督始终与群众需求同心同气

创新载体促普及:搭建全民学法大舞台

同学,今天我们围绕不法人员针对广大考生和家长的诈骗手段,讲解了高考防诈指南关心的高校提前招生’‘提前查分问题要通过教育部门公布的正规渠道查询......每周三下午,高新区孙庄街道祖师庙村的法治庭院里总是热闹非凡。驻村警官拿着图文并茂的反诈手册,给围坐的村民们讲解反诈知识,而墙上的学法打卡榜上,已有200多位村民累计打卡超500次。

让法律走进群众、融入生活,是新法落地的基础工程。海安人大常委会深知,普法不能大水漫灌需要精准滴灌。为此,联合市人大孙庄街道工委创新打造法治庭院,在孙庄街道祖师庙村打造家门口的普法站,邀请人大代表、公安民警、街道和村庄有关专家组成普法小分队定期驻村开展系列普法宣传,把法律条文转化为方言土语,把案例分析变成身边故事。

自从法治庭院设立后,通过以案释法讲解各种法律法规,组织村民参与模拟调解,半年内纠纷化解率提升至95%,还涌现出一批白头发的法律明白人以前吵得脸红脖子粗,现在知道按法条说话,邻里关系都和睦了。村民韩大爷的话道出了变化。

在青少年普法领域,法治校园共建活动同样有声有色。市人大常委会联合司法机关共建南通理工学院海安校区法治校园,惠及师生2万余人次;发动司法机关与全市中小学结对,通过法治副校长进校园”“校园法治宣讲”“学生模拟法庭等活动,让法治意识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海安实验小学的学生小李,曾在暑假与同学们一起到公安铁骑警务中心参观目睹了一起电瓶车逆行的执法劝导过程课本上的法律知识突然有了温度,这种体验让我明白法治不仅是条文,更是保护我们的力量。

从法治庭院里的拉家常式普法,到校园里的沉浸式学法,海安人大通过载体创新,让新法从文件柜走进生活圈。数据显示,法治庭院内已发放1万余宣传册;267名法治副校长每月一主题、每季一讲座,累计举办法治讲座、模拟法庭等活动1000余场次。全市主动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群众越来越多,法治正成为海安最鲜明的治理底色。

跟踪问效抓落实:打通实施最后一公里

没想到法院这么快就帮我追回了欠款!20258月,拿到12万元执行款的市民陈先生难掩激动。这笔被拖欠了年的款项,在市人大常委会将人大代表评议市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综合意见交办后,仅用20天就执行到位。而这背后,是海安人大常委会跟踪问效不止步的监督实践。

法律的权威在于执行,而执行的难点往往在最后一公里2025年上半年,人大常委会在发动辖区内各级人大代表评议法院执行工作时发现:公、检、法三部门之间存在打击拒执犯罪机制不顺畅办案流程衔接不紧密、认知存在差异等问题,致使打击拒执犯罪的合力难以充分发挥

监督不能‘雨过地皮湿’,必须一抓到底。市人大常委会不仅深入展开调研,还赴昆山、海门法院学习先进经验,结合两高一部新出台的《关于办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形成了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评议整改意见:联动多方资源,加大信息技术支持,提高集中执行工作效率;主动加强与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的协作配合,统一办案尺度,畅通办案流程;加大执行宣传,凝聚全社会理解执行、尊重执行、协助执行的广泛共识等。

为确保整改不打折扣,市人大常委会采取清单式交办”,4个方面15个具体问题附于评议综合意见后一并交办,明确要求:制定措施、逐项整改、务求实效同时,通过调查、视察等方式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督查明年5月,将于常委会上听取评议综合意见整改落实情况报告,并进行满意度测评

评议综合意见交办后,海安市打击拒执犯罪的协同效能显著提升。以前各吹各的号,现在同唱一台戏,打击力度和效率都上去了。市人民法院执行局工作人员坦言。

海安市人大常委会以钉钉子精神推动问题整改,通过精准滴灌式监督,实现了从纸上监督落地见效的跨越。这种以制度为基、以问题为靶、以创新为桥、以实效为尺的监督方式,让法律法规从文本走向实践”、纸面融入生活,正助力海安以更优的法治环境和更强的治理效能,书写着基层善治的新答卷

毛中海  王夕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