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建,现任滨海新区(角斜镇)教育办公室主任,同时也是一名县人大代表,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他坚守基层、热爱教育、忠于职守,凭着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和满腔热情,用自身的点滴言行践行着一个人大代表为人民的承诺。他密切联系选民,认真履行职责,积极表达和反映选民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一个人大代表的纽带和桥梁作用,真心实意为基层群众选民真办事、办实事、做好事,受到大家好评。
一、以时不我待的责紧迫感强化知识学习,做好本职工作,履行代表职责。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王兴建深感责任重大,他深知要想尽职尽责,只有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有效发挥代表作用。任职以来,他积极参加县人大常委会组织的各种学习培训,努力学好组织法、代表法和监督法等业务知识,为依法履职打下良好基础。同时,他主动向老代表学习,学习他们丰富的履职工作经验,了解和掌握执行代表职务的有关知识,不断提高执行代表职务的能力。通过学习,他增强了代表意识,熟悉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掌握了必要的法律和专业知识,增强了自身依法履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依法履职能力,努力适应人大工作的需要。
同时,作为教育管理工作者,他注重充实学习的内容,认真学习教育管理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同时“跳出”教育登高望远,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用唯物主义思想分析教育工作面临的实际问题,寻求解决的方法;注意扩大学习的对象,坚持向人民群众学,向专家学者学,向基层教师学,向教育战线上的前辈学;注重丰富学习的形式,应用书籍、网络、电视等多种学习渠道,采取培训、座谈、辩论等多种学习形式。通过学习,他努力把握现代教育管理的先进理念和科学内涵,将其内化成自己实践的动力源泉,将教育管理变抽象为具体。
二、以忘我工作的责任感创新管理模式,追求卓越品质,服务基层教育。
“建精致校园、抓精细管理、创精品质量、绘精彩人生”是王兴建和他的管理团队运用现代管理理念结合滨海新区教育实际提出来的工作思路。
坚持行风建设不放松。将教育行风建设作为第—责任来抓。建立并实施五项制度:学校主要负责人对教师学生的定期个别访谈制度:制止有偿家教的明察暗访制度;学生教辅书征订和使用的抽检制度;学生食堂管理工作的飞行检查制度;全体教师参加的校园安全检查整改制度。每项制度他都身体力行,亲自参与,全程督查指导。
坚持教学地位不动摇。为充分调动—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他提出将有限的资源充分配置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来。一是明确年度考核优秀级人员、市县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候选人、当年希望晋升职称教师的教育教学绩效要求;二是制定区镇级公开课认定办法,给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成长和专业发展提供舞台;三是争取新区政府和社会有识之士的支持和帮助,建立教学奖励制度。
以上是他和团队“精细管理”其中的两点做法。“四精”工程的实施使得该区教学一线岗位更加具有吸引力、教学一线的教师更加具有成就感,也使得该区教育质量历年来都走在全县前列,构建了从幼儿园到社区教育的优质教育体系。
在他的带领下,滨海新区(角斜镇)的中学在全县教育事业的排名年年领先,中考高分段人数屡创新高,今年角斜初中初三(1)的马文杰同学在中考中更是以725的高分,超过了海门市状元闫华超的724分,也超过了启东市的状元陈泊任的724.5分,与如皋市的状元朱专725分并列,与我县县城区3校的最高分冯楚超的725分并列,为角斜镇的教育事业再添浓厚的一笔。
三、以强烈的集体荣誉感积极履行义务,打造一流作风,服务基层选民。
作为一名县人大代表,王兴建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履行人大代表职责。他常常深入选区,走访选民,了解民情民意,关心群众疾苦,竭尽所能为其排忧解难。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王兴建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先后提出了《关于继续深化学前教育综合改革,促进我县教育事业整体协调发展的议案》、《关于全县文化建设的存在问题及对策的议案》等十多个议案、意见和建议,努力为海安发展建言献策,对加快经济发展、改善发展环境、维护社会安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今年,自“万名代表小康行”主题实践活动开展以来,王兴建积极响应,努力行动,以“五大行动”助力小康补短板,争当“五员”,展示了人大代表履职为民的新形象。在人大代表“三张清单”中,他主动认领3个民生实事项目,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推动增建滨海新区文教卫体基础设施等民生实事项目的进程。他还联系帮扶两名贫困儿童,他自掏腰包,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助两名儿童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经常和他们谈心,进行心理疏导,鼓励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王兴建同志就是这样一个热爱教育、一心为民、尽职履责的优秀基层人大代表。他把所有的热情化作无数份爱心奉献给基层人民群众,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在履行一名人大代表的义务上,把所有的心血都浇灌在家乡建设发展的沃土上,无愧于“人大代表”这个称谓。
马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