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会议专题 >> 万名代表小康行

海安人大代表带领群众创办蚕业农场致富奔小康活动侧记

【信息时间: 2016-05-31
阅读次数:
【我要打印】 【关闭】

代表助力 小蚕银丝织出农民致富梦

  “十三五”时期是南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打好全面小康攻坚战,各级人大代表责无旁贷。在海安,就有这样一群代表,他们因为“万名代表小康行”主题实践活动集合在一起,因为“蚕业农场”这样一个平台载体走到一起,共同演绎一首农民致富的圆梦曲。他们就是市、县人大代表储呈平、镇人大代表李云峰、吉加义…… 

  五月初是春蚕蚕种刚孵化的时候,位于墩头镇禾庄村的鑫墩蚕业农场,近65亩的土地上一片繁忙景象,农场主从周边雇请的10多位村民正忙着采摘桑叶,一车车桑叶被运往蚕室…… 

  看着眼前这样一幅忙碌的景象,作为市、县两级人大代表、鑫缘集团总经理的储呈平由衷地感到欣慰。谁曾想到一个曾经面临萎缩的传统产业如今又重新焕发了逢勃生机。历来,蚕桑产业是海安农业的一大特色,是海安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载体。高峰时期海安的桑园面积达16-18万亩,享有“中国茧丝绸之乡”、“中国湖桑之乡”的美誉,但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务农人员老龄化、养蚕比较效益的下降以及农民增收致富途径的多元化等,导致桑园面积逐年减少,海安桑蚕茧丝绸这个传统产业的根基受到了严竣的挑战。这样的情况一个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如何解决栽桑养蚕先进技术及省力化养蚕、上蔟技术推广应用难,劳动成本居高不下,体现不出规模效益,更形不成比较效益,导致蚕农丧失栽桑养蚕的积极性等一系列问题,使这样的传统农业能够重新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经过一番慎重思考,储呈平向县委县政府主动请缨,由鑫缘茧丝绸集团牵头,政府拿出专项项目扶持资金,兴办家庭蚕业农场。将分散农户承包的集体土地经营权,集中连片流转承包,以50—100亩的规模和现代蚕业标准配套,建设蚕业农场,实施蚕业农场规模经营。 

  到6月份,全县已经建成蚕业家庭农场30个,到今年年底可建成50个,确保每个蚕桑重点村建一个蚕业农场,2017年建成150个农场,用3—5年的时间在全县建成蚕业农场达400个,组建蚕业合作社79个,到年底可达100个,联结蚕农3万户。基本实现蚕业农场的规模化、工厂化、机械化、自动化、立体化、标准化、现代化,稳固海安蚕桑产业基地,稳定蚕桑茧丝绸产业。为了提高综合效益,他还为许多农场想方设法搞起多种经营。有的在桑园中放养了生态鸡;有的在桑园中套种药材、蔬菜;还有的在试种草桑用于机器采叶,进一步减少用工。 

  “我身为县、市两级人大代表,所在企业更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更应该在‘万名代表小康行’主题实践活动中显好身手。”储呈平表示,“针对全县茧丝绸产业的实际,我把蚕桑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高质化、标准化、高效化作为主攻点,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适时推动建场组社联农。我的目标是,在各区镇村的组织支持下,到2018年,全县建成蚕业家庭农场合作社130个,联结全县所有蚕农;应用新技术,全面提高茧质,在现有每亩桑园5500元收入的基础上增收1000元,为深加工企业供给更优质的原料,保持我县‘中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和‘中国茧丝绸之乡’的美誉。” 

  “我们这个蚕业农场占地64.98亩,去年2月份流转的土地,栽植桑树,当年秋天,就养殖了40余张纸的蚕,一张纸的蚕收入在1600元左右,一季蚕就赚了5万余元,再加上散养鸡鸭和养殖的生猪,一年可以赚几十万元。”鑫墩蚕业农场的农场主梅广峰高兴地说,“我们能够致富,这得多亏了一个人,要不是他,我们不可能有今天这样规模化的蚕业农场。搞不了规模化,就挣不了这么多钱。”他所提到了这个人,就是墩头镇人大代表、禾庄村党支部书记李云峰。 

  想当初,县政府兴办蚕业农场的相关政策刚刚出台,作为曾经养殖能手的梅广峰喜上心头、跃跃欲试。但是他又有一丝担忧和顾虑,因为除了相关政策解读起来不是十分清楚之外,土地流转的问题更是他心里所没有把握的。就在这时,李云峰找到了他。“没关系,你尽管大胆尝试,所有的服务工作我们来做。”有了这样一句定心丸,梅广峰彻底甩开了膀子干起来。而李云峰也并没有让他失望。记得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有一户群众的思想工作难以做通。李云峰就三天两头找这位老伯谈心。“您看您现在年纪也大了,子女也都进厂打工了,如果将桑园流转出去,不光是田不要种了,而且每亩还有1000多元的收入,如果你实在闲不下来,还可以再到蚕业农场打工,每天还有80多元的收入,您看您这不是能挣的更多嘛。”经过多次的谈心,最终老伯同意了将土地流转出去,蚕业农场也得以顺利兴办起来。“作为一名基层人大代表,维护群众利益,帮助他们致富奔小康是我的职责。这当中我们积极帮助协调土地流转,为农户争取利益,同时帮助农场主修建蚕室及路渠,做好两方面的服务工作。”李云峰如是说。 

  同是村干部的基层人大代表吉加义说起帮助养蚕能人吴同干兴办蚕业农场的事来,也是滔滔不绝。“鑫甸蚕业农场位于白甸镇邹冯村,流转土地60多亩,2015年年初建成,我们引进了村里养蚕能人老板吴同干。蚕业农场实施规模化经营,引入新技术、新设备,加上依托先进的生产技术,质量、安全方面可防可控,蚕茧质量得以保证,收入也有了保证,同时蚕业农场有示范带头作用,可以为附近的蚕农育种、提供技术,带领致富一群众人。”他表示,“我作为一名人大代表,主动帮助农场主做好农产品推销工作。我也建议和鼓励有条件的蚕农可以采取流转土地,建设家庭蚕业农场,并结合生态养殖,探索出一条多元化的养殖之路。”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吴同干办蚕业农场之初,效益并没有现在好,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又为任一方父母官,吉加义帮他谋划起桑田套种套养事宜,不仅在桑园中放养了生态鸡、生态鸭;还在桑园中办起了养猪场,每次蚕吃不掉的桑叶可以用来喂猪,而猪的粪便又可以当作有机肥,提高桑田出桑率,增加了养蚕效益。 

  如今,蚕桑生产在海安已经形成了从制种、栽桑、养蚕、制丝、织造、家纺服饰生产到副产物加工、出口的完整产业链。茧丝绸产业年销售收入80亿元,出口创汇近2亿美元,解决了县内近10万农户增收和3万产业工人的就业。而像储呈平这样活跃在蚕业农场上的一群代表,他们正用智慧之手,巧用小蚕银丝织就一幅幅农民致富的美好蓝图。 

                                                                                                                                   (周时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