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我县开展了计生幸福家庭创建活动,目的是进一步完善计生家庭发展政策,提高人口素质,增强家庭发展能力,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是一项事关人民群众福祉的民生工程。所以,年初确定为主任会议议题。
近期,我委对幸福家庭创建情况进行了调查,在肖主任的带领下前往南京江宁、安徽芜湖、湖北恩施等地进行了考察学习,听取了有关部门的情况介绍,实地走访了部分基层社区和家庭,我们认为,刚才翁县长就我县幸福家庭建设所作的报告是实事求是的。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领导重视,组织有力 县政府把幸福家庭创建活动作为人口发展工程的重要内容,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发展规划,列为政府的的重点工作和民生工程,及时建立相关组织,出台工作意见、实施方案,强化工作措施和考核办法,县政府领导多次听取相关工作情况回报,指导推进创建活动,能够使这项工作放样全国、全省。
二、措施扎实,成效显现 作为创建牵头单位,县卫计委主要负责人靠前指挥,分管负责人和相关科室积极作为,项目涉及单位主动跟进,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工作责任体系。卫计委、计生协、财政、人社等部门协同配合,协调推进创建工作。在幸福家庭创建活动中,“十二五”期间全县累计发放奖励扶助资金2.32亿元、生育关怀基金610余万元,受益人数6万多人。一是重视人口文化阵地建设,下发加强人口文化阵地建设意见,推进人口文化阵地建设,白甸镇国策和谐园、城东镇人口文化园-蓉和怡心园被授予省级人口文化示范园。二是组织开展人口文化系列活动,通过幸福家庭创建示范区镇、村居及标兵户评比活动,每年评选表彰先进,鞭策后进。通过幸福家庭摄影比赛、幸福金婚老人评选、征文比赛、演讲比赛、巡回讲座和文艺演出,推进创建活动不断走向深入。拓展服务功能,推进世代服务向人口家庭公共服务转型。三是健康服务由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延伸至婴幼儿早教、青春期教育、生殖健康和老年保健等生命全过程服务,其经验放样全市。四是生育关怀救助行动形成制度,全县360多个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牵手帮扶780多户计生特殊家庭,每年春节、中秋期间,集中走访慰问。开展心灵家园心理援助行动。2013年,启动了生育关怀失独家庭心理援助工作,县镇两级建立了10个志愿者小组,组织开展心理辅导、参观游览、祝寿联欢等活动。组织失独夫妇与孤儿开展结对认亲活动,有23名孤儿找到称心的“干爸干妈”,重拾宝贵亲情。建立失独夫妇再生育档案,为育龄期失独夫妇提供再生育跟踪服务。开展计生系列保险工作。率先在南通市开展计生系列保险工作,增强计生家庭抵御意外风险的能力。全县计生家庭自愿认购(转保)8万多份。县生育关怀基金出资为1247名失独夫妇办理了综合保障险,为295名独生子女意外死亡的父母免费办理了农村养老保险,为21名0-18岁的女性孤儿赠送了人身意外保险。园梦养老院建设经验为全省和全国计生工作会议提供观摩现场。五是以生育关怀帮扶项目推进家庭发展能力提升。积极创造条件,为计生困难家庭培植建立200多个种植、养殖、就业帮扶基地或帮扶点。大公茂盛羊场五年来,扶助210多户计生困难家庭发展养羊项目,促进家庭发展能力提升。六是各项计划生育奖励政策全面落实。2012年将三级以上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人员纳入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县政府对实行计划生育的退休职工和城镇老年居民实行计划生育一次性奖励。
三、几点建议
1、根据全面实现小康建设要求和海安实际,科学制定幸福家庭建设“十三五”规划。一要科学制定幸福家庭建设“十三五”规划,使之符合全面小康要求和海安实际,符合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企盼。将幸福家庭建设纳入“幸福海安”、“大美海安”建设大局,作为民生幸福工程和社会管理创新工程的重要内容,列入各级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在开展人口素质提升、家庭健康促进、家庭发展扶助、和谐家园建设、家庭文化建设等各项创建活动中,要创新理念,科学谋划,强化宣传,营造氛围,深入调研,精选对象,注重督查,完善考核,落实投入,强化保障。通过创建活动,不断推进相关工作常态化,相关成果制度化。二要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认清海安在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35年后现实的人口形势以及对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为争取新的生育政策的早日落地进行论证。随着时间的推移,少子化和老龄化,将会使我县劳动力资源不足、消费不振、就业艰难、养老金收支失衡等问题越发严重起来,计划生育政策应当尽快调整,以适应海安长远发展需要。三要努力提高人口健康信息化水平。这项工作被列为2015年县政府的民生实事工程,这项工作做好了,同时也为幸福家庭创建提供了重要的载体和平台。要建好这个平台,利用这个平台,做好人口健康信息的统计分析,提高幸福家庭创建活动的组织水平、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通过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管理效率,优化服务流程,规范卫生计生服务行为,方便群众、减少负担,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对创建活动的满意度。
2、整合资源,部门联动,合力推进幸福家庭建设。“幸福家庭”建设,要围绕“诚信守法好、文明和睦好、健康发展好、奉献互助好”(“五好”)的目标展开,创建计生幸福家庭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只靠一个部门是不可能完成好的。从我们的情况看,创建的协调联动机制仍需加强,项目建设分工协作、齐抓共进的水平还有待提升。要建立完善分工协作的长效工作机制,卫计委与15个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要密切配合,进一步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整合资源,部门联动,协调一致,合力推进创建活动,形成声势,取得实效。要健全队伍,提升素质,通过实施计生队伍教育培训,打造一支适应幸福家庭建设需要的干部队伍和工作骨干。同时,要重视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建设。
3、根据基层实际,建设各具特色的幸福家庭。幸福家庭创建的主体是家庭,要突出家庭主体作用,广泛发动城乡家庭积极参与幸福家庭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幸福家庭创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进一步建立健全计生困难家庭扶助和发展政策,努力改善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患者、失独家庭及独生子女伤残家庭等各类计生困难家庭和群体的生活状况,不断缩小这些困难家庭与社会平均生活水平的差距。要选树全县家庭发展先进典型,发挥“互敬互爱、健康快乐、善育重教、创业发展、奉献社会”等各类幸福家庭的示范效应。积极开展幸福家庭计划示范镇、村(居)、幸福家庭评选和宣传推介活动。要充分发挥志愿者小组的作用,做好对志愿者服务事项的指导和培训。通过志愿服务,亲情牵手,让特殊困难家庭和群体,获得亲情关怀、生活照料、健康知识、心理疏导和精神慰藉,使他们不再自卑,融入社区,更快地获得精神文化层面的认同感和归宿感;通过指导帮助就业、学习技能、多途径寻找致富项目,提升家庭发展能力,增强其幸福感;再通过发展这些成为先进典型的志愿者,现身说法,带动身边的困难家庭和群众走出困境,提升发展能力。
总之,幸福家庭创建活动是一件非常务实、非常温暖人口的民生工程,意义重大,任务艰巨。要定期进行总结,对于创建工作及其成效进行阶段性的自我评价。取得的成绩要宣传,形成的经验要推广,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要解决。县政府要强化统筹和组织,镇村社区的管理和服务要提档升级,困难家庭的发展能力和幸福体验要进一步提高,全面深入推进这项崇高的民生工程,为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