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的口袋鼓起来,业余生活富起来,村容村貌美起来……走进海安市角斜镇建场村,一幅美丽乡村画卷徐徐展开:金黄的黄蜀葵花在田间盛放,老人在长椅上闲谈,孩童在游乐设施上欢笑,沁人心脾的田园风光令人心旷神怡。
这一切蝶变,与海安市人大代表、建场村党总支书记缪六明的辛勤付出密不可分。从退伍军人到村主任、村书记,缪六明“退役不褪色”,忠心不改、初心不变,带领建场村实现从产业结构单一到产业兴旺的华丽转身。他也成了村民心中响当当的尖“兵”书记。
兵心未改展本色
皮肤黝黑、干练精悍、言辞真诚、站姿挺拔、走路带风——“一看就是当过兵的”,这是缪六明给人的第一印象。从军营到地方,从制服到便装,改变的是外在身份,不变的是缪六明作为军人最珍贵的底色:对国家的报效之心,对事业的忠贞之志,对理想的赤诚之情。
初到村里,为尽快熟悉情况,缪六明随身携带小本子,密密麻麻记录每日工作。他时常“串门”,对老党员、困难群众的情况了然于心;他习惯“溜达”,对道路管养、垃圾清运、环境整治的细节尽在掌握。“想和群众打成一片,就要走近群众,以心交心,把群众当朋友。脚底有泥,心中才有数,才能做好工作。”这是他的座右铭。
当年的“小本子”已升级为“人大代表履职工作簿”。路不平、灯不亮、家长里短、医保报销……在与村民的闲谈中,他耐心倾听、了解需求、仔细记录,想方设法解决问题。针对村民反映的路灯不亮、夜间出行难问题,他及时提交闭会期间的代表建议并持续跟踪。在有关单位的高度重视下,170盏路灯很快便照亮了村民的“回家路”。村民满意率达100%。村民王大爷感慨道:“这些灯亮起来的时候,我们知道代表没白选。”
金蕊铺就富民路
刚担任村支书之初,缪六明通过走访调研和数据分析发现,村营收入结构单一,过度依赖传统种植业。他立足村情,创新采用“党总支+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集体经济,实施“整合资产资源 发展特色产业”增收项目;与村干部动员村民,以组为单位整合零散田块,形成便于机械化作业的连片农田。目前全村已流转土地1450亩,每年为村集体增收约20万元。
低成本、高收益的黄蜀葵种植让他看到了突破口。2022年,他经过实地种植和深入调研,撰写了《关于大力推广黄蜀葵种植培育特色产业的调研报告》。报告中指出,黄蜀葵具有投入小、周期短、见效快的特点,并从育苗、技术、管理、收购等环节全面分析,建议在建场村试种。这份报告得到镇人大的高度认可和大力支持。
为铺就“金色富民”路,他充分发挥“闪闪红星帮帮团”作用,推行家庭式黄蜀葵种植模式,提供苗株并全力确保成活率;多次组织召开产业发展会议,带领群众外出学习,转变发展观念,激励种植热情;精心打造仓储基地,通过出租每年再为村集体增收约20万元。他还积极联络在外发展的本土人才引领村级产业发展,增设就业岗位,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鼓起来的钱袋子,彰显了村民们对他工作成果的肯定。
履职架好连心桥
“人大代表就像一座桥梁,一头连着党委政府的殷切嘱托,一头连着人民群众的深切厚望。”作为角斜镇第二代表之家负责人,缪六明将日常走访调研时群众反映最强烈、诉求最集中的问题汇总整理好,集思广益寻找解决方案,并及时形成代表建议提交市人大。当选为人大代表后,他先后提交了“推动人居环境发展 提升村民幸福指数”“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和安防建设”“加强燃气安全管理”等建议8件,会同其他代表提交“促进义务教育阶段 城乡均衡发展”“推进海安市实验小学与滨海新区金港学校集团化办学”“在集镇村推行‘爱心食堂’试点”等议案5件,均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取得了良好的办理成效。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碑。“群众找他办事,他都想办法处理好。在我们心中,他是好支书,更是好代表!”村民赵大婶由衷赞叹。缪六明履职期间,重修了该村13组渠下涵和旧场医院后排水涵;常态化开展环境整治工作;全力改善道路和路灯状况……一个个曾经的“堵点”“痛点”,正转变为高质量发展的“亮点”,让群众真切感受到人大代表尽心尽力尽责带来的变化。
雁阵领航启新程
进千家门知百家情,坐矮板凳谋长远计。身兼双职,缪六明实现了“党建+履职”的双岗互促。他带着履职工作簿走遍全村16个组,在农家院落联系选民,将党的政策宣讲与民意收集相结合;通过建立“党员+网格员+人大代表”联动机制,将群众反映的农村道路亮化硬化、河道疏浚等问题转化为人大建议,切实将群众“需求清单”转化为政府“履职清单”……这种“书记带头干、代表督促办”的履职模式,让诸多民生实事落地见效,真正实现了“1+1>2”的履职成效,赢得了群众的赞誉和信赖。
翻开缪六明的履职日记:2024年走访村民1936人次,收集意见建议287条;推动建成仓储基地1个,带动就业20余人;完成村组道路硬化改造……这位退役军人出身的人大代表,将部队“冲锋号”化作履职“进行曲”,使建场村相继获得江苏省“民主法治村”“绿美村庄”等荣誉称号。
缪六明如领航的头雁般带领全村人民共同前进。他时刻铭记“人大代表”四个字的分量,将群众期盼转化为履职动力,通过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充分诠释了新时代人大代表的责任与担当,谱写了为民服务的精彩篇章。
(赵文然 沈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