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里下河水乡南莫镇,有这样一位默默坚守农村小学二十余载的老师。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与汗水,以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书写着一名人大代表、一名乡村教师的使命、责任和担当。她就是海安市第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人大代表,南莫镇中心小学校长刘秀红。
用“关爱”呵护乡村儿童的健康成长
“我最喜欢刘校长的数学课了,她每次都能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觉得数学很好玩。”在刘校长的数学课上,孩子们总是全神贯注,时刻迸发思维火花。
毕业后,刘秀红便进入乡村小学从事数学教学工作。自当老师的第一天起,她就树立起一个坚定的信念——用心上好每一节课,做一名学生喜爱的数学老师。在二十多年的从教生涯中,她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教育初心,只要一走进课堂,其他事情都会被暂时放下,思考的只有如何带领学生们在数学的海洋里无限徜徉、如何培养学生爱数学爱学习爱生活的好习惯。
刘秀红在教育上苦心钻研,寻找规律,力争在教学中有清晰透彻的思路。她创新提出“和适”的教学主张,将“创设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情境”贯穿自己的工作始终,努力要求自己“在心理上尊重学生、在行动上关爱学生、在目标上培养学生”,站在学生立场上思考教育教学设计,班级、学校管理,以对学生们无限的爱、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全力将南莫镇中心小学建设成为学生们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乐园。
“以生为本,立德为先,以教为重,立德树人。在教育的路上,我愿化甘霖润桃李,无悔丹心育栋梁。”刘秀用以春风化雨般的关心滋润着每一个乡村孩子的心田,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加坚强和自信。
用“热爱”助力乡村教育的优质发展
“用心办好乡村教育,让孩子们享受更优质的教育”是刘秀红一直积极探寻的目标。她勤于学习,加入多个名师团队潜心钻研,追光前行;她善思实干,多次参加省、市课堂教学比赛并荣获佳绩,主持多项课题结题,研究成果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并获奖;她潜心教学,带领团队探索“适学”课堂,从研究“适教”走向“适学”,努力构建自主先学、合作互学、评价促学课堂教学新样态。
作为带头人,她与本校教学团队围绕农耕文化打造本地化课程,开发“醒德、醒智、醒能、醒趣”课程体系,借助多彩社团活动,助力“双减”深耕落地,促进每个生命灵动飞扬。
刘秀红说:“百年南小,文化传承。我有信心将百年老校的优良传统继续发扬光大,与南小的老师们一步一个脚印共同往前走,以久久为功的决心,让乡村孩子接受更优水平、更高质量的教育,为办好小而美、小而优的乡村教育绽放青春芳华。”
如今的南莫镇中心小学,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上跑出“加速度”,焕发新活力,近年来,先后被评为江苏省文明校园、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国际沙画优秀教学机构、南通市新优质学校、南通市“幼小衔接”优秀学校……
用“情怀”展现人大代表的责任担当
作为老师,刘秀红是钻研教育改革的“领头雁”;作为人大代表,她是为民代言的“贴心人”。2022年下半年,海安市全面开启小微学校资源整合工作,其中南莫镇邓庄小学撤并整合至南莫镇中心小学。
学校撤并涉及到多家多户的教育问题,是影响每一个学生的大事,必须详细了解家长和孩子的需求。刘秀红揣上自己的民意记录本,开启了所在小学学生家庭的走访座谈。
“原本在邓庄小学,孩子自己走路上下学,这搬去了南小,上下学就太不方便了。”
“我和他爸每天早班、晚班,没时间接送孩子呀。”
“天气寒冷的时候,用电瓶车接送孩子,孩子容易着凉。”
……
乡村小微学校的撤并整合,能够有效整合教学资源,提高乡村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但撤并后面临的学生上下学问题也不容忽视。
系统梳理家长、学生的心声和需求后,刘秀红认真撰写了《关于开通南莫镇中心小学至原邓庄施教区免费校际班车的建议》。建议一经提出便受到了南莫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刘秀红也积极参与到后续校际班车路线定制事宜中,提前优化乘车站点,制定乘车规范和安全预案。2023年2月6日,南莫镇中心小学至原邓庄施教区免费校际班车正式开通!孩子上学更方便了,家长也更放心了。
刘秀红说:“想要提出更高质量的意见建议,为乡村教育持续发展更好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必须不断充电学习。”作为一名连任代表,她带头参加市、镇人大组织的各项培训,并将学习各种法律法规、政策文件融入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在海安市人大举办的“五知四会三有”履职知识竞赛中,她更是带领着其余2名队员稳扎稳打、一路闯关,最终拔得头筹。
一次次与学生促膝长谈,一次次走街串巷征求民意,一次次用心撰写议案建议……刘秀红坚定地表示,将进一步深入落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学习实践活动的要求,为基层群众发声,为乡村教育代言,用爱与情怀点亮乡村教育的诗和远方。
季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