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一个人在小康的路上掉队,我希望尽我所能带动大家一齐致富!”这是于清荣作为海安市人大代表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现实中他作为海安市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俞湾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社长,通过农业合作联社,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示范引领和“双带”作用,携手农户共同演绎了一首增收致富的圆梦曲。
将希望播种在田野上
2019年,海安市供销合作总社依托市供销社领办参股的海安香香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俞万家庭农场、俞万农机专业合作社,探索创建了“海安俞湾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俞湾联合社为新型基层社,主要从事小麦、水稻种植及稻米的加工与销售,同时开展农机作业、维修服务等。
为了使俞湾联合社朝着“绿色、优质、高产、高效”的方向发展, 于清荣坚持科技引领,在稻麦生产上集成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与高校院所合作,试验推广稻麦新品种30多个,采用暗化育秧、水稻工厂化播种流水线作业、水稻宽窄行钵苗机插等新技术,实施稻麦标准化栽培,示范辐射效果明显。省专家组到现场收获4块田6.98亩,折实平均单产779.7公斤,最高田块单产863.2公斤,创海安水稻历史记录。近三年,农场共承办省市现场会10多场次,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家张洪程院士、南农大丁艳峰副校长等部省级专家来现场考察指导100多人次,每年接待种粮大户考察观摩1000多人次,为全市稻麦生产水平的提高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目前农场年产值达450万元,收入超过100万元。“打造联合社耕、种、管、收、售全产业链服务,做大做强海安农业服务专业合作联合社。”在于清荣的带领下,俞湾家庭农场获得了“江苏省扶贫项目实施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
“当农民虽然辛苦,但是有甜头、有奔头。”这是于清荣经常对农户说的一句话。他用这句话不断激励着农民实干,也用这句话托起农民的希望。
托起农民种粮致富梦
于清荣把对农村和农民的深厚感情与人大代表的职责使命融合在一起,作为联合社的一把手,他始终坚持在产销衔接上动脑筋、想办法,在便民利民上勇担当、展作为,在“双带”致富上树形象、做表率,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为村民的致富梦奋力奔走。
“好种子种出好粮,好粮食卖出好价。”联合社成立后,他坚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探索水稻新品种引进、优质栽培、自主加工销售大米,以市场一流的稻米品质,打造自己的大米品牌“俞之佳”,并成为省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的推荐产品。2019年获评海安大米种植基地优质产品金奖,2020年被授权使用“海安大米”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为了让好米卖出好价,他带领合作社与省农业龙头企业签订产销加价协议,严格按照公司指定的品种种植,用公司包销的方式,帮助周围种植户卖粮,每公斤比正常收购价多出0.1元。通过订单式生产,将龙头企业、合作社、种植基地、种植户联结起来,更好地适应需求、对接市场。为了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他还坚持“线上线下”的双赢产销模式。线上,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电商平台“供销e家”和江苏省供销合作总社电商平台“地平线”进行对接。线下,发挥供销社农资经营主渠道优势,以供销合作部实体门店为平台,依托供销社龙头企业惠民农资公司开展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直供直施业务。全年直供农资500吨左右。
联合社的影响逐年扩大,于清荣承担的社会责任也越来越强。他联合村两委会,每年结对子帮扶1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帮助他们通过土地流转、来农场务工,逐步实现脱贫致富。他还注重“传帮带”,在他的带动下,2名青年党员分别注册了300多亩的家庭农场和75亩的蚕业农场。
“小康生活不是等出来、靠出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人大代表更要全力以赴做到最好。”这是于清荣一直以来的信念。他因地制宜找准路径,带领着村民一步一个脚印,踩实走稳每一步小康路。
为民代言竭力鼓与呼
“人大代表不是一个虚衔,而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不能辜负人民的重托!”于清荣总是这么强调。作为一名人大代表,他勤勉履职,也时刻不忘回馈社会,关爱他人。
为了能够当一名尽职尽责、人民满意的人大代表,农民出身的他,拿出了钻研专业技术的劲头,开始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人大的基础知识,他不仅善于从书籍中汲取知识营养,同时把参加每一次会议、视察、调研、检查、评议和培训等活动,都当作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并将其作为参政议政,履行职责,反映人民意愿的重要渠道和途径。他注重深入群众,在选区、在选民中摸实情、察民意、听民声。他提出的如“扶持农业保险的建议”“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建议”等都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市财政加大农业保费保费补贴政策惠农力度,有效减轻农户的自缴保费支出。市政府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因地制宜进行路、渠、田、林综合治理,全面提高农田基础设施配套水平,挖掘农田增收潜力。
于清荣还把力所能及帮助关爱弱势群体,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他关注教育扶贫,每年出资帮助当地贫困生重燃读书梦。2017-2019年三年间,共资助学生14名,资助金额近9万元。
于清荣的付出也得到丰厚的回报,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能手、“南通市劳动模范”“南通好青年”、南通市“双带”型党员标兵、新型职业农民优秀标兵等荣誉纷至踏来。但他没有自满,他深知“履职尽责,永远在路上”。今后,他将坚守着自己的“种粮梦”,以更好的服务回报社会群众,以更高的标准开展代表工作,做乡邻追逐小康的领头雁,在希望的田野上展翅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