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心热血沃新花
——记海安市人大代表薛桂芳
三尺讲台一亩田,种桃种李种春风。9月12日的下午,墩头镇中心小学的小剧场,掌声雷动,孩子们在这里开展“开学季,迎新生”的活动。伴随着欢快的音乐,孩子们载歌载舞,在这音乐与掌声交错,激情与欢乐飞扬的时刻,负责艺术指导与协调的音乐老师薛桂芳,有条不紊的穿梭在表演的队伍里,享受着这丰硕艺术成果的喜悦。
薛桂芳,现任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墩头镇中心小学,音乐教师,海安市人大代表,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她扎根杏坛育桃李,卓立潮头写华章;作为一名人代代表,她深入群众尽职责,勇挑责任敢担当。
心系群众 建言献策
人民代表来自人民,服务于人民。做好代表即是能把人民的意愿带给政府,同时也要能把政府的意图传达给人民。作为一名长期在农村教育系统工作的人大代表,薛桂芳特别关注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长期以来由于分级管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经费政策、发展观念落后,对教育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本质联系缺乏深刻的认识等多方面的因素,导致目前教育发展普遍存在城乡差距,而且差距还有不断扩大的趋势。长期以来城市学校获得资金优先投入,城市重点学校独享优质教育资源,造成城乡之间的教育发展严重失衡,主要体现在人均教育经费师资水平及就业率,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很不均衡等方面。虽然政府已经加大了教育投入力度,政策向农村倾斜,但是由于财力差异,区域教育资源差异化还普遍存在。针对这样现状,薛桂芳提出了《关于重视乡村教育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议案,提出建立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学校发展机制,加大全市尤其是乡村学校师资的补充力度,强化乡村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提升乡村学校办学水平。市政府高度重视,加大对乡村学校教师的补充力度。从2015年起将招聘计划指标向乡村学校倾斜,已有181名中小学教师充实到乡村学校,占招聘教师总人数的65.9%。持续推进乡村教师定向培养,已定向培养86名乡村教师,不断增强乡村学校的师资力量。扎实开展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开展教师全员培训,积极推行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结对、教师互派的交流模式,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学校优质资源的共享。建立以市县级学科带头人为领衔人的区镇级名师工作室,带动更多的多村骨干教师专业成长,促进乡村学校办学质量的提升。多措施稳定乡村教师队伍。一方面,科学设置岗位,畅通乡村学校教师职称晋升的渠道。加大乡村教师职评政策的倾斜力度,淡化公开教学、获奖、论文发表、课题研究等指标;另一方面,实施乡镇工作补贴和边远学校教师补贴制度,鼓励一线教师扎根乡村教育,稳定乡村学校的师资队伍。
倾心育人 潜心教书
2000年的8月,薛桂芳从师范毕业,带着满腔热情和憧憬走上讲台,立志扎根于农村学校从事艺术教育。在6000多个日子里她努力工作,从一个新手教师,成长为成熟的音乐骨干教师。作为一名农村音乐教师,她坚持立足本职、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在多年教学实践中,她始终把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高学生艺术素养作为自己教学的终极目标,致力于教学改革。在她的眼里,每一节课都是唯一的,上好每一节音乐课是对学生负责,更是对社会负责。音乐学科是一个专业技术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她抓住点滴时间,苦练专业、教学基本功。近几年,她勤于笔耕,撰写论文4篇,积极研究课题,探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研究》,利用学校道情社团,培养小小道情继承人,在全市掀起学道情的热潮。孩子们的综合素质、艺术素养也在一次次的活动中得到了提高。她也在2017年荣获海安市优秀工作者称号,被海安市人民政府记三等功。
情系群众,不忘初心
薛桂芳始终认为,当人大代表是光荣,更是一种责任。她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密切联系选民,了解民情民意,广泛听取和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反映,依法行使代表职权。在闭会期间,她参加走帮扶活动,到群众中去,零距离接触选民,真切了解百姓需求,双向互动,并将他们的诉求采用合适的方式方法呈给政府,受到群众广泛好评。她参加代表视察活动时,通过现场看、听汇报,与代表小组成员交流时,将好点子、好办法带给政府,提升政府执政效率。她参加专题询问活动时,认真审议报告,质询难点问题,推进政府工作。她参加专题调研,了解民生热点与难点,与职能部门共同探讨问题解决的办法,拟写解决方案呈送职能部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同时在与选民的联系中,向选民宣传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和协助政府推进工作,替政府分忧。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对此,薛桂芳备受鼓舞,她表示,自己将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自觉承担起更多的社会义务,不负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不负人大代表的光荣使命。
(孙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