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开展的“万名代表小康行”活动中,城东镇162名五级人大代表积极相应,纷纷行动,并作出了“百分投入赢得百姓满意”的承诺。目前全体代表正在围绕5大项600多件实事,深度开展“务实为民解六难、助推小康补短板”的服务群众工作。
一解出行难: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家户户开上了小汽车,原有的路况与之不相适应;房屋征收工作的开展,原有的道路破损严重,给部分未征收户的出行带来了不便;农民变居民,城里把班上,上下班高峰,给交通带来了压力。针对如此现状,62名代表认领出行难问题,全镇新投资的道路工程有南湖大道、立新河综合整治、黄立隧道、上湖二期、中小企业集聚区区间道路、南通理工学院北侧道路、环湖路B线、爱凌村水泥道路、油坊头大道连接线等十多条道路,总长度十多公里;修缮姚池路、开发大道等5条道路,总长度约三公里。有效解决了群众的出行难问题。
二解进、排水难。部分车口老化,全镇通过产业结构调整,重新规划(土地流转),全镇新建32座车口,主渠道全部硬质化,进水难问题得到妥善解决;通过冲沙复垦、冲击淤泥方式,解决排水难问题。到6月底选民们反应的“放水难、排水难”的问题,通过小康行活动的开展,都逐步得到解决。
三解精准脱贫难。人大代表认领困难户321户,其中三峡移民4户、优抚对象14户、计生特困家庭6户、贫困母亲5户、特困职工6户、低收入家庭94户、其他贫困对象192户,结对帮扶。
四解新型社区管理难。62名代表主动帮助破解新型社区管理难题,从社区管理、加大投入、人员培训、群众素质教育、清障、参与考核等入手,有效促进了农民集中居住区的管理。配足配齐人员,在社区管理上加大投入,对人员进行培训,使得陪齐的人员,在岗、在位、在状态,工作上顶真碰硬,从不含糊,使全镇新型社区管理上了台阶。
五解生态环境长效管理难。河道、路渠、化工园的清理与管理要常态化。一不小心,河道、路渠上的垃圾就再次出现,管理一松懈,化工园的不法企业就会向外乱排污水,为此,全镇将河道、路渠以及化工园的环境管理,56名代表认领项目,责任包干,分块落实,四名人大代表(张杰、陈昌芳、丁佐梅、刘培勇)对化工园环境项目全程跟踪,使生态环境长效管理真正常态化,让选民安心、放心。
六解社会治理创新难。由于外来务工人员涌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安全生产知识掌握不全面,加上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社会管理创新成为历史的必然,人大代表参与了法制联盟志愿者,参与执法巡查、关爱社会弱势群体、为家庭监护缺失的孩子给予亲人般的关怀与爱护,社会管理创新取得新的成效。
(杨增秀 杨文芳)